首页

足控足交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3 17:22:02 作者:技术赋能 “人机双师”助力乡村学子共享优质教育 浏览量:73973

  ◎本报记者 刘园园

  “对于新型储能产品,大家都很看好,生产热情也很高。但质量好不好,还有待考证。”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达了对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的担忧。

  张天任在调研中注意到,迄今已有20多个省(区、市)发布了可再生能源项目配建储能相关政策。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一些问题随之浮现。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发展势头迅猛。据国家能源局今年1月下旬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其中,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

  “虽然目前的装机容量很大,并且仍在持续快速发展,但已投入运行的储能项目利用率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发电侧和电网侧,一些储能项目处于待机或部分待机状态。”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徐延铭说。

  徐延铭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电侧和电网侧配置储能项目会增加成本,收益并不高。所以在配置储能项目时,企业会尽量考虑压低成本,导致配置的储能设施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储能设施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这不利于新型储能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表示,总体上来看,大功率新型储能技术还不够成熟,这给储能项目的应用带来一些安全隐忧。

  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如何实现质与量齐头并进?王理宗建议,应加强新型储能产业的总体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上马新型储能项目。同时,加大新型储能相关技术研发力度,逐步降低新型储能成本。

  在徐延铭看来,应完善新型储能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参与机制及价格体系,确保储能项目能够平等参与市场交易,明确其市场地位;为发电侧和电网侧的储能项目提供电量及电价保障;制定并严格执行新型储能行业标准;建立针对新型储能电站的安全评估体系,进行全方位风险评估,确保行业的稳健发展。

  “建议建立动态的新型储能市场发展监测机制,对市场需求、产能布局、产量、出货量、成本价格等方面信息进行跟踪,客观判断新型储能供需关系,助力产业不断升级,加强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核心竞争力。”张天任说。(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叶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十届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开幕 《爨碑传奇》再现爨文化精髓

言论自由是“美式民主”的招牌,然而这块“招牌”早已服务于金钱和党派政治。调查中,88.6%的全球受访者认为部分美国政客、媒体利用民主制度的漏洞传播虚假信息;65.2%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媒体虽标榜独立于政治、为自由和真相服务,但实际上服务于特定利益集团;高达92%的受访者指出,美国媒体的报道有失客观公正;84.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媒体不具有公信力,未能促进社会民主和自由的实现。

陈茂波:增拨逾10.9亿港元加强旅游发展 每月举办烟花及无人机表演

同时,禁止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等公共区域,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禁止电动自行车或者电动自行车电池进入电梯轿厢。

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被查

一季度,吉庆油田作业区以超产9000吨的成绩喜开新局。2020年3月至今,该油区年产原油已经突破60万吨,今年将完成钻井100口、压裂110口,建产规模达历史之最。在这里,今年的完井工期只有36天,比去年缩短了3天;压裂作业比计划提前3天开工,6个平台19口井同时压裂,产能建设正加速推进。

东西问丨乌奇捷利:中俄如何在光影世界中寻找情感共鸣?

据报道,有多名美国官员表示,近几个月来,在看到使用155毫米口径炮弹投送集束炸弹取得成功后,美国正在考虑向乌克兰运送射程可达306公里(190英里)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或可装载集束炸弹的“制导多管火箭系统”(GMLRS)。

中方愿与欧方一道深化在国际气候谈判等方面对话合作

赵乐际强调,中国全国人大愿同古巴全国人大共同落实好两国立法机构合作协议,用好工作组机制平台,深入推进多层级、多领域交流交往。双方可以加强协调配合,就维护彼此核心和重大利益加强沟通、共同发声;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减贫与发展、公共安全等议题开展对话交流,助力各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推动教育、文化、青年、媒体等领域交流,夯实中古友好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相关资讯
浙江省委科技委亮相,省长担任委员会主任

近年来,水利部重点聚焦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干涸问题,加快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有效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河湖健康生命。2023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对乌梁素海、塔里木河、居延海、永定河等生态脆弱河湖复苏后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改善情况进行了重点监测。结果显示,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影响评价区湖体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与生态补水前(2004年)相比,2023年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355km2范围内,水域面积从308.94km2增加到337.18km2,增加了28.24km2,增幅9.14%。湖周水土流失面积由28.72km2减少到4.02km2,减少24.70km2。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影响评价区生态逐步向好,生态输水效益显现。与生态输水前(1998年)相比,2023年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3.02万km2范围内,水域面积增加431.73km2,增幅29.46%;植被面积增加0.47万km2,增幅38.10%;沙地面积减少0.52万km2,减幅43.22%。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0.62万km2,减幅38.81%。居延海生态调水影响评价区生态环境稳步好转,干涸湖泊重现生机。与生态调水前(1999年)相比,2023年居延海生态调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0.47万km2范围内,河道湖泊等水域面积增加了约2.5倍;中覆盖度及以上林草地面积增加312.26km2,植被恢复成效明显。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54.54km2,减幅10.80%,高强度侵蚀面积减幅明显,其中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减幅达92.04%、99.68%。永定河生态补水影响评价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保持功能进一步提升。通过2023年3—6月汛前影像与2018年生态补水前影像对比分析,永定河生态补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0.17万km2,增幅7.97%;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4.35km2,减幅达51.89%。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